都说新学期新面貌

这不

大家关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

百年来的第七次大换血

终于尘埃落定

从2017年9月份开始

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

将统一采用全新的“部编本”

  ◎"部编本"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,除了语文,还有德育和历史。

  ◎ 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由全国申报遴选、教育部聘任,历时四年多,经过复杂的编写和审核程序,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。

  ◎ "部编本"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,起到示范作用,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。

  

此次“部编本”教材

换掉了约40%的课文

较之以前的人教版

小学6个年级

古诗/文总数增幅高达80%

初中3个年级

古诗/文总篇数提升至124篇

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.7%

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

语文教材中文言文

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

从今年9月开学开始

上海、武汉、成都、佛山、合肥等多个城市

孩子们的课本将是“部编本”

到2019年全覆盖

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

中小学语文教材“一纲多本”的时代正式终结

(买辅导资料也很难买错了)

这么大的改动堪称“大换血”

但老师和家长也不用太担忧

了解以下的内容

会对适应新教材有所帮助

  

1

3部编本教材

有这些变化

① 打破传统的学拼音再学汉字

  

  以语文科目为例,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、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。此次统编语文教材打破传统,让孩子们在学习了"天地人"、"口耳目"、"金木水火土"等一些常用字之后,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。

  孩子们在一定的语文基础上,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,从而使拼音与识字能够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,这样编排教材是符合规律的。

② 传统篇目增多

  

 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,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,传统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。

  除了上文提到的文言文比例大幅增加,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,从《诗经》到清代的诗文,从古风、民歌、律诗、绝句到词曲,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,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、明清小品,均有收录。

  革命传统教育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,小学选了40篇,初中29篇。鲁迅的作品选有《故乡》《阿长与山海经》等9篇。

③ 倡导亲子阅读

  

 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“要求”莫过于“和大人一起读”栏目,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,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。

  这种编排不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,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、成长环境。

④ 侧重阅读

  

  中小学《语文教学大纲》提出:“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,培养学生倾听、表达的能力,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。”

  未来,对于语文的学习,老师们或会注重课程方面的整合和改变,将会引导孩子们进行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,以及“课外导读”,更符合对孩子全面能力的培养目标。

2

家长

不妨这样做

① 不妨让孩子先和这些变化接触一下

  

  在假期过渡期间,可以从网上各大书店、本地的新华书店、图书馆借一些或者买一些相关的书籍。事先缓冲一下,可以避免开学后面对新课本不知所措的慌乱。

②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先读起来

  

 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把这些古诗词、经典著作,每天读起来,先从声音上对这些古文音律、对仗、韵律美的认可,习惯养好了,读的多了,达到背诵的地步,开学后便会先行一步。

③ 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

  

  习惯需要培养,习惯之后潜意识里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。以后的读书、学习就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,岂不是好事。

3

老师

跟进落实导读

① 适当安排学期教学计划

  

  重在由学生个人按计划专注阅读,运用批注、笔记等形式记录阅读体验、阅读发现,定时和小组成员交流、探讨,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保留读书成果,形成个人读书档案。

② 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

  

 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,在名著导读教学中,就必须以兴趣为先导。要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,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,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真正有兴趣。

③ 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

  

  阅读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,口头报告、小组朗诵、论文宣讲、现场表演、微电影、多媒介演绎等,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意,自由选择。

一开始得知这个消息时

小编心里还小小庆幸了下

自己当年的学习没这么难

但以后比文化

怕是连小学生都比不赢了

“部编本”改革其实是一个契机

是让语文教育回归“中国化”的正途

让教育者努力引导孩子们

知道过去、了解现在、正视将来

融入自身的文化

找寻自己的文化时间轴